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Linux第六讲:系统管理篇

koniaoer
2024-05-01 / 0 评论 / 1 点赞 / 59 阅读 / 0 字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02-24,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磁盘管理

基础命令

fdisk查看和管理分区表

语法:fdisk [必要参数] [选择参数]

必要参数:

  • -l 列出素所有分区表

  • -u 与 -l 搭配使用,显示分区数目

选择参数:

  • -s<分区编号> 指定分区

  • -v 版本信息

菜单操作说明

  • m :显示菜单和帮助信息

  • a :活动分区标记/引导分区

  • d :删除分区

  • l :显示分区类型

  • n :新建分区

  • p :显示分区信息

  • q :退出不保存

  • t :设置分区号

  • v :进行分区检查

  • w :保存修改

  • x :扩展应用,高级功能

mkfs在特定的分区上建立 linux 文件系统

语法: mkfs [参数]

参数 :

  • device : 预备检查的硬盘分区,例如:/dev/sda1

  • -V : 详细显示模式

  •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Linux 的预设值为 ext2

  • -c : 在制做档案系统前,检查该partition 是否有坏轨

  • -l bad_blocks_file : 将有坏轨的block资料加到 bad_blocks_file 里面

  • block : 给定 block 的大小

挂载Linux系统外的文件

mount用于挂载Linux系统外的文件

语法:mount [参数] [file] [file]

  • -a:将 /etc/fstab 中定义的所有档案系统挂上。

  • -F:这个命令通常和 -a 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 mount 的动作产生一个行程负责执行。在系统需要挂上大量 NFS 档案系统时可以加快挂上的动作。

  • -f:通常用在除错的用途。它会使 mount 并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程。通常会和 -v 一起使用。

  • -n:一般而言,mount 在挂上后会在 /etc/mtab 中写入一笔资料。但在系统中没有可写入档案系统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 -s-r:等于 -o ro

  • -w:等于 -o rw

  • -L:将含有特定标签的硬盘分割挂上。

  • -U:将档案分割序号为 的档案系统挂下。-L 和 -U 必须在/proc/partition 这种档案存在时才有意义。

  • -t:指定档案系统的型态,通常不必指定。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型态。

  • -o async:打开非同步模式,所有的档案读写动作都会用非同步模式执行。

  • -o sync:在同步模式下执行。

  • -o atime、-o noatime:当 atime 打开时,系统会在每次读取档案时更新档案的『上一次调用时间』。当我们使用 flash 档案系统时可能会选项把这个选项关闭以减少写入的次数。

  • -o auto、-o noauto:打开/关闭自动挂上模式。

  • -o defaults:使用预设的选项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 -o dev、-o nodev-o exec、-o noexec允许执行档被执行。

  • -o suid、-o nosuid:允许执行档在 root 权限下执行

  • -o user、-o nouser:使用者可以执行 mount/umount 的动作

  • -o remount:将一个已经挂下的档案系统重新用不同的方式挂上。例如原先是唯读的系统,现在用可读写的模式重新挂上

  • -o ro:用唯读模式挂上

  • -o rw:用可读写模式挂上

  • -o loop=:使用 loop 模式用来将一个档案当成硬盘分割挂上系统

源码编译安装

下载源码包后

解压源码包:

tar 与tar的压缩工具

在LINUX中压缩与打包是两回事,在Linux 的打包工具——> tar

tar 是将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

-c 创建一个归档文件(包文件)

-f 指定文件名

- t 查看包中的内容

-C 拆包到指定的路径

-x 拆包

-z 表示使用gzip压缩

-j 表示使用bzip2压缩

-J 表示使用xz压缩

eg. 对/opt打包

tar -cf opt.tar /opt (注意在打包时,所打包的目录最好使用相对路径,使用绝对路径,tar会自动将打包路径的根目录移除,会输出提示信息)

在Linux中的压缩工具——>gzip、bzip2、xz

gzip:

tar.gz tgz 通常是gzip的压缩文件

gzip -k 源文件 压缩 (-k 表示保留原文件)

gunzip 源文件 解压

bzip2:

tar.bz2 结尾的文件

bzip2 -k 源文件 压缩

bunzip2 源文件 解压

xz:

tar.xz结尾的文件

xz -k 源文件 压缩

unxz 源文件 解压

预编译源码

编译环境: gcc的编译器 make的编译工具

默认在openEuler中已经安装;yum install gcc make -y

1. 配置编译的参数

./configure --help 查询编译的参数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配置nginx的安装参数

2. 预编译

make -j cpu的核心数,表示使用多少cpu来进行编译(没有-j 则单核编译)

3. 编译安装

make install 编译安装

手动编译后卸载:

1. 结束正在运行的软件的进程

killall 程序名

2. 找到文件所在的目录(找到当初编译指定的目录)

3. 删除编译生成的目录和文件

1

评论区